“美麗中國”概念的提出,顯示了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注。我國經濟在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后,日益受到“資源瓶頸”的制約,過去以衡量GDP增長速度作為經濟增長標準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受到更多關注的是經濟的增長質量。
任何一個產業要健康發展,都必須有健康的發展模式,都必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生態化的發展模式是各個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具體到會展行業也不例外。
從廣義上看,“會展產業生態化”是指會展產業要遵循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在發展中追求更高的資源利用率,促進會展業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建立物質與能量和諧流動的產業體系。從狹義上看,它是指構建模仿自然生態循環的會展產業系統。無論從廣義還是狹義上看,“會展產業生態化”都要求我們更“系統化”、更“生態化”地看待和解決會展問題,在會展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注重資源的循環利用,提升會展資源的利用能力,有效減少浪費及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會展產業生態化”的內涵主要包括六大方面,即在會展產業理念、會展資源、會展場館、會展參展行為、會展產業鏈和會展信息管理等方面真正實現生態化。
基于“會展產業生態化”六大方面的內容,我國會展產業的發展現狀,具體表現如下:
會展產業理念相對落后。相對于會展強國而言,我國會展產業的發展視野與理念需進一步提升,對會展業資源的有效利用及對環境造成明顯污染的重視程度相對偏低。
會展資源利用缺乏有效手段。產業綜合性和資源稀缺性要求會展產業更具循環視野和系統思維。目前國內會展產業運營現狀表明,資源利用方法簡單,生態技術相對落后,綠色環保產品足夠欠缺。
會展場館建設缺乏有效規劃。一方面場館建設方興未艾,另一方面場館運營冷熱不均而大量閑置。綜合利用效果偏差,場館利用現狀遠落后于會展強國。
會展參展充斥大量環境污染。自覺的生態參展行為在現實中少之又少;展會現場污染嚴重,直接影響觀眾的身體健康;展品環保程度不夠,展具循環使用效率偏低;一次性木質材料泛濫,城市垃圾急劇增多等。
會展產業鏈運作不夠優化。會展產業在迅猛發展中由于直接管理機構與行業標準的缺乏而亂象叢生,會展企業的同類競爭白熱化而合作觀念有限,
藍冠娛樂圈產業鏈上中下游的關系亟待理順,產業增值空間需要繼續挖掘。
會展信息管理缺乏系統思維。作為會展業的重要資源,信息的使用范圍局限性較大,前后屆的展會信息接近割裂狀態,會展的智慧化程度相對有限,產業的大數據分析較為缺乏且運用現狀不夠樂觀,會展產業信息統計相對混亂。
由此可以看出,在全球綠色會展實踐逐步深入和國內大力提倡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中國會展產業的生態化發展呼之欲出,生態化發展動力機制的構建迫在眉睫。
點意空間國際展覽集團深耕行業20年,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用“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發展思維引導各個環節的工作。作為生態會展概念的引領企業,在綠色建筑、綠色展覽等綠色經濟的理念與實踐方面始終走在行業前列;緊跟國際材料研發應用潮流,引進國際通用環保材料,積極開發研制新型材料,從策劃、設計、搭建、撤展做到“節能環保一站式服務”。
點意空間通過項目實踐中的不斷改進與思考,已經研究形成了一整套標準化建造系統。針對不同的場地可以將非標模塊便捷、迅速地拼接組合,完成多種創意設計。這套標準化建造系統在環保、循環利用、快速搭建和創意造型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在保障設計效果的同時,有效控制成本,藍冠平臺內部消息并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點意空間國際展覽集團憑借在綠色環保、資源再生等方面的優勢,在上海世博會、亞歐博覽會、G20峰會、北京世園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世界大健康博覽會、世界智能大會等重要大型活動中頻頻亮相。公司總裁呂玉貴先生認為:“實現真正的綠色發展,在于全行業、全產業鏈、全體從業人員的理念轉換,在于行業監管的制度化、規范化;在于科技研發、綠色理念的深入人心;在于拋棄小我的固有利益格局,站在更廣闊的時代中踐行綠色理念,最終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