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十七屆亞洲運動會在韓國仁川開幕。同一天,中國威海主題形象館亮相仁川亞運主體育場北廣場。這也是仁川亞運期間唯一一個韓國境外城市設立的展館。作為中國大陸距離韓國最近的城市,威海市希望借助亞運契機,進一步深化發展與仁川乃至整個韓國的友好關系。
\
威海主題形象館坐落于仁川亞運會主場館北側,建筑面積200平方米,9月19日下午,在第十七屆亞運會開幕前正式開館,并將在亞運會期間每天對外開放。威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林強介紹,威海館的設計團隊通過選取地標符號和人文元素,展示威海的生態環境和生活品質。
“威海是仁川的友好合作城市,亞運火炬傳遞,
藍冠注冊地址威海是韓國境外唯一的傳遞城市。我們認為這次仁川亞運會是一個很好的推介宣傳威海的平臺,因此我們向仁川亞組委申請在主會場旁邊設立威海館,這也是除了韓國本土企業之外,境外單位唯一的一個展館。我們希望通過設立展館,樹立威海的形象,展館本身設計的很漂亮,內容也很豐富,展示了威海的風光、城市形象、經濟發展和特色文化,書法、剪紙、古琴,有威海特色的元素——海草房。通過這樣一個展示平臺,會讓更多韓國朋友認識威海。現在在威海常駐的韓國朋友有近3萬人,韓資企業2000多家,我們想通過進一步的宣傳,吸引更多韓國朋友到威海投資、觀光、興業。”
在威海館內,最吸引眼球的是中國傳統的書法、剪紙和古琴展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郭子良先生為此次展示活動準備了多幅作品。在談到對中韓文化交流的看法時,他說,“韓國的書法和中國書法原本就有很多的交流。所以書法形式到韓國并不會特別陌生,我們國內廣泛使用的一種宣紙就叫高麗紙,產地就在這里。那么這次我用的紙是從國內帶來的紅星宣紙,這次來不僅展示了書法藝術,同時也展示了中國的文房四寶,展示了中國的古典文化的傳承。這次贈送給韓方嘉賓的禮物有易經里的“厚德載物”、“上善若水”。林則徐的名句“海納百川”,這些韓國朋友也是很熟悉的。”
來自威海剪紙協會的寧懷英女士則在作品的創作當中著意體現與此次仁川亞運相關的元素。
“為了展現中國典型的特色文化剪紙。我創作了一幅亞運會寶寶的作品贈送給韓方的嘉賓。上面有亞運會的會徽,威海沿海的剪影,威海館的設計logo,松樹表示中國與韓國友誼常青。由于現場演示,藍冠開戶地址作品不能很大,所以以小的作品為主。韓國朋友對這些作品還是很喜歡的,在布展的時候就有很多人來要,我覺得整個展覽期間大概能夠贈送200件左右。”
中國威海與韓國仁川隔海相望,兩座城市直線距離最短的兩點間僅有93海里,威海也由此成為中國距離韓國最近的城市。在威海主題形象館開館儀式上,仁川亞運組織委員會秘書長權慶相祝愿威海借助地緣優勢,取得更大的發展。
“有句古話來形容中國威海與韓國仁川,叫做雞犬相聞。本次亞運首次在海外采集圣火,在新德里取火之后,經過海外唯一的傳遞城市——威海抵達仁川。威海作為距離韓國最近的中國城市,我們希望威海市今后能夠取得大的發展,也希望有更多韓國企業家到威海投資。”
9月19日下午威海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亮出席中國威海主題形象館開館儀式并致辭。
王亮首先對仁川亞運會開幕表示祝賀。他說,前不久,仁川亞運會圣火在威海成功傳遞,威海是在主辦國和圣火采集地之外唯一的火炬傳遞城市。亞運圣火傳遞了感情、傳遞了友誼、傳遞了夢想。同時,威海也伴隨著亞運火炬,走向仁川、走向亞洲、走向世界、走向未來。此次,中國威海主題形象館在仁川開館,打開了威海面向韓國、面向世界的一個窗口,能夠更好地展示威海這座宜居、開放城市的形象和魅力以及威海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就,同時對展示中國的時代風貌和人文風采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王亮指出,威海與仁川是相距最近的中韓城市,雙方之間建立了密切的經貿、文化交流。立足對韓交流合作的良好基礎,威海正將中韓(威海)經濟合作示范區與中韓自貿區建設緊密相連,努力打造較為完備的中韓投資、貿易和服務合作示范區。希望更多的韓國友人和亞洲各國朋友來威海休閑度假、觀光旅游、投資興業,進一步加深友誼,實現合作共贏。
開館儀式后,王亮陪同韓國嘉賓參觀了威海主題形象館,并一起觀看了古琴演奏、書法表演和剪紙創作等互動活動。